“我是一個在農(nóng)村成長的孩子,也曾有過夢想和追求,現(xiàn)在面對自己所犯的錯誤,卻無法挽回,真是痛心疾首……”
這是江蘇省鹽城市城南新區(qū)房屋征收和城市管理局原副局長許海林的一段懺悔。(2月19日《中國紀檢監(jiān)察報》)
翻開許海林的悔過書,有這么一段,“這些人整天圍著我轉(zhuǎn),找我吃飯,請我?guī)兔?,幾個人合伙開個公司,承接我發(fā)包出去的拆遷工程,一夜暴富。平時一擲千金,開著豪車,住著豪宅,實在讓我內(nèi)心無法平靜……”
就這樣‘溫水煮青蛙’,在不知不覺中慢慢麻木,許海林的價值觀就在這樣的“內(nèi)心無法平靜”中慢慢扭曲了,他放棄了拒絕,習慣了接受。隨之漸漸坦然和心安理得,繼而膽子越來越大,最終發(fā)展到貪污受賄、鋃鐺入獄。帶著無盡的悔恨,眼睜睜看著利欲狂潮席卷了過去“激情燃燒的歲月”,而如今,卻只能在懺悔錄中道出了痛徹心扉的感悟。
不是自己心態(tài)首先失衡,貪腐的惡念怎能侵入頭腦?不是控制不住對金錢的欲望,腐敗分子又怎會一步一步走向罪惡深處?誠然,手中有權(quán),自然免不了遇到各種誘惑。一些黨員干部違規(guī)違紀,往往是從細微之處開始,在“溫水煮青蛙”的狀態(tài)中,一步步觸及底線。“富貴人生”,久而久之,潛移默化,人的思想、“三觀”、作風就改變了,就很難堅守正義、黨性、原則和紀律了,想不貪腐就難了。
重賞之下必有勇夫,重罰之下必有成效。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言,紀律是“霸道”。如果黨的紀律成了擺設(shè),就會產(chǎn)生“一人違紀,眾者隨之”的“破窗效應”,使黨的章程、原則、制度、部署喪失嚴肅性和權(quán)威性。只有大力營造全面從嚴治黨,加強反腐倡廉,樹立清風正氣的環(huán)境,才能持續(xù)強化“不敢”的氛圍,固化“知止”的自覺,對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鏟除,“抓早抓小,小事早提醒、小錯早糾正、小案早查處,既能夠防微杜漸,也能治病救人。”真正讓迎面飛來的“蒼蠅”折翼、無處遁形,以作風建設(shè)的新成效凝聚黨心民心,匯聚起推動改革發(fā)展的強大動力。
今天,我們黨擁有8000多萬名黨員,領(lǐng)導著一個幅員遼闊、人口眾多的發(fā)展中大國,在全面深化改革,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,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時刻繃緊紀律之“弦”,廉潔自律,保持清醒頭腦、牢記宗旨、堅定立場、明確方向,才能有為黨為人民工作的資格,才能有施展能力和才華的機會和舞臺,才能有凝聚力和號召力。如果損人利己、損公肥私,與人民群眾離心離德,最后只能遭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反對和唾棄,成為孤家寡人。
有位哲人曾說,斷線的風箏不僅不會得到自由,反而會一頭栽向大海。有約束才更自由,有紀律才更有力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,如果一名黨員干部忘記了使命與擔當,忘記了為民服務的宗旨,不能做到清正廉潔,不能經(jīng)受住拒腐防變的考驗,就會在歲月的迷途中失去自我,乃至走向犯罪的深淵。唯有慎獨慎微,讓紀律約束成為常態(tài)化,永遠保持對黨規(guī)黨紀的敬畏之心,方是每一個共產(chǎn)黨人該有的堅守,方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漸行漸遠。(王繼川)
相關(guān)關(guān)鍵詞: 方能漸